跳到主要內容

聖誕老人難言之隱:世上最受歡迎的成人ADHD

 


大家都愛聖誕老人,時序進入十二月,全世界上億孩子都歡欣期待聖誕老人;全球最慷慨的慈善老人,如何能在一個晚上把禮物送完?


針對這個超難題,柳田理科雄在《空想科學讀本:科學也無法解答的超難題》一書中進行詳細推論——

  • 方便統計,14 歲以下的小孩定義為「能收到禮物的孩子」,約要送出18億份

  • 避免撞見晚睡或早起的孩子,聖誕老人的派送時間是12月24日晚上10點到25日早上5點,看起來是7個小時;實際上,一路極速飆車向西追得時差,是32小時。32小時內送完18億人,每秒鐘需要送出1萬6000人......

  • 於是,超怪力馴鹿必須以1900倍音速飛馳......才來得及繞地球一圈

聖誕老人給孩子送禮物的情景,非常不同於我們輕悄安詳的想像。要完成爆量派送,他駕馴鹿隊拖運90萬噸禮物,以超音速運行。這樣衝撞時空,可能造成自己殉命和民宅炸毀的全球慘案;或是他必須以2000萬噸臂力,逆向投擲禮物,以抵銷炸彈般破壞力。紅袍下他當是銅筋鐵骨,比巨石強森強大N倍。


看著聖誕老人與時限奮戰,就跟每次看超級英雄電影一樣忘情沸騰,好偉大哪—老人家無畏難題,精神這樣高昂;突然理智回魂—我忍不住想…咦,等一下…他為什麼不早點開始派送?!早點開工就不會變成超難題啊!


究竟是為什麼,聖誕老人明知工程鉅大,卻一定要混到聖誕節前一晚才開始工作——這一思索,就像我日常工作,蒐集個案行為特徵,檢點各種面向;終於,好像認得這非常的老人——也有難言之隱。


你有想過聖誕老人為何總在平安夜才爆走全球分送十八億份禮物嗎? 

 

答案可能是:他有注意力失調/過動症

(全名為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


證據一:慢性拖延 


聖誕老人西元270年出生,若以三十歲入行來算,已重複這職務1721次;一般人如此經歷,多能記取教訓,進行修正:早點開工,以防悲劇重演。聖誕老人卻是年年抱佛腳,不能不說他或有「自我調節」的重度困難。


我的會談室有很多這樣拖延問題的成人ADHD個案,不論是期末考當天早上才翻開書頁,還是開會前一晚才想起需要的資料還沒聚全,都是因為腦功能中的自我動機系統運作不彰,導致啟動困難 (只要主觀覺得無趣,對價值就無感、對後果不在意,也就無意行動);加上時間感弱 (低估做完一件事實際所需時間),因此總在趕「最後一分鐘」。


證據二:過度專注


但以結果看,不能不說這聖誕老人甚是厲害;能奇蹟般完成龐大任務,不只必須不食不休不眠,還要在單位時間內投以最高量的專注力。


在我們一般人常見的生理現象,事到臨頭火燒屁股,大腦會分泌腎上腺素去甲基腎上腺素,使人體超越平時的機能超強專注力對抗危機。但是,腎上腺素的效期多僅能維持數分鐘。所以,聖誕老人不尋常展現長時高度專注力,更像是部份注意力失調患者展現的「過度專注」overfocusing)特徵。


與多數人對注意力問題所認知的很難專心(poor concentration)相反,過度專注這類型的患者,實是太過專心且難以轉移;一旦專注手上的事就渾然忘我,短則數小時長則數天,忘了肚子餓,忘了與人有約,別人叫喚也聽不到,身邊有危險也不知道。在特定工作場域中這樣全神貫注有時能帶來超級產值,但,它本質上仍然是自我調節不良造成的注意力問題〔註1〕。


證據三:尋求刺激


多數人愛在寒冬夜裡享受爐火、早睡,聖誕老人卻愛在極端氣候滑雪奔波;遇到窗門沒開的人家,還得跳上結冰屋頂攀下煙囪。這樣驚險刺激,在典型大腦是危險;在非典型ADHD大腦是樂此不疲。為什麼會有如此差異?因ADHD者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濃度較低[1]。


多巴胺的作用讓人有愉快感覺,不少ADHD成人喜歡追求感官刺激而有危險行為(比如:超速),或喜愛從事諸如競速滑雪、跳傘、賽車等等極限運動;一般人輕鬆就能得到的愉快感覺,ADHD者卻必須以做更多事、更冒險,讓腦中的多巴胺濃度上升才能體驗。這也是為什麼在確診服用正規治療藥物(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之前,很多為ADHD症狀所苦的人,往往自行使用具有興奮作用的尼古丁、酒精等等物質,作為自我醫療。就此而言,聖誕老人透過超極限運動獲得natural high真是健康的好方法,但好孩子們真的不要效法他飆車才好啊。


證據四:衝動控制


根據多數聖誕老人的照片看來,老人家體態福氣十足。英裔美國人的傳統,聖誕老人進入人家,留下禮物,也會看到孩子們為他準備的食物...這樣,在平安夜逐門逐戶吃喝,千份萬份上億份的餅乾與牛奶全下肚!聖誕老人身為資深極限運動員,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他有不為人知的衝動控制困難。


研究[2,3]發現ADHD成人有過重或肥胖風險。從小就有ADHD的成人男性,肥胖(身高體重指數BMI超過三十)機率是一般人兩倍[4]。這和過動症特有的衝動控制不佳以及自我調節不良有關;生活環境中若隨手可得大量垃圾食物,要能成功抑止一口接一口,可能比登天還難。


證據五:過動


神奇的是,儘管肚子裡那一圈圈的餅乾與牛奶海,聖誕老人活力超級充沛,他快速移動,他哪裡都去,唯獨沒法靜靜地待在原地啥都不做——這是最廣為人知的過動症狀。



基於上述這些非典型行為表現組型,筆者高度懷疑聖誕老人是ADHD家族的一員。不過若是要作臨床正式診斷,這些資訊還不夠


正式的診斷除了需要考慮症狀總數嚴重度,還要了解部分症狀是否在12歲前即已出現;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且必須是跨情境的負向影響:除了職場問題,這些症狀也干擾他的人際關係、家人相處或生活日常。


 異於常人不等於不如別人


聖誕老人若是非典型大腦的過動症,那他善於找到(創造)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是能給成人ADHD者作為啟發的一種典範:


  找到適合你大腦特性的職業


以聖誕老人為例,適合他的工作含括散播溫暖職務單純(遞送、駕車)、工期彈性(不用固定時間/每日上班)、立即回饋(隔天就能收到感謝信)、身體活動環境新奇多變獨立作業,這些特性。


當你從事的工作或作業方式包含越多對ADHD特質友好的元素,你就越有機會在職場成功。


這篇文章寫給——每一位跟聖誕老人同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不懈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者。

是如此包羅萬象、特質殊異的你我,各司其職,才能攜手成就這整個世界美好。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想要了解更多ADHD者的樣貌,及背後的執行功能困難,請見:兒童才會有過動症?從亞當.李維的經歷,來談「成人ADHD」

超連結: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1008


註解


註1:「過度專注」是一種對某物或活動展現出高強度聚焦的固著(fixation)狀態。當事人僅關注到當下感興趣的目標對象,其餘所有感官接收或訊息處理都被忽略,因而干擾到履行職責、正常的人際或生活功能。是注意力問題的其中一種類型,嚴重者甚至寫報告專心到家裡失火也渾然未覺;也常造成旁人或親密伴侶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Binkovitz, L., & Thacker, P. (2015). What does molecular imaging reveal about the causes of ADHD and the potential for better management?. Current Psychiatry, 14(9), 34-42.

超連結:

034_0915CP_Thacker_FINAL.pdf (mdedge.com)


[2] Tomasz Hanć. ADHD as a risk factor for obesity.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Psychiatr. Pol. 2018; 52(2): 309–322.

超連結:

http://www.psychiatriapolska.pl/uploads/images/PP_2_2018/ENGver309Hanc_PsychiatrPol2018v52i2.pdf


[3] Cortese S., Ramos Olazagasti M.A., Klein R.G., Castellanos F.X., Proal E., Mannuzza S. Obesity in men with childhood ADHD: A 33-year controlled,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Pediatrics. 2013;131:e1731–e1738.

超連結: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74659/


[4] Cortese S., Moreira-Maia C.R., St Fleur D., Morcillo-Penalver C., Rohde L.A., Faraone S.V. Association Between ADHD and Obe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Psychiatry. 2016;173:34–43. doi: 10.1176/appi.ajp.2015.15020266.

超連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31598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成人ADHD過節壓力因應指南

再過幾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除了單身貴族、老夫老妻「一切看淡」外,對於正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來說,情人節不就是那個最令人期盼的大好節日嗎?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認識大腦執行功能

圖片來源 : 陳勁秀臨床心理師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最廣為人知的困難是「不專心」。多數人對此症狀的想像,還停留在一個坐在教室裏頭的「過動兒」對老師教的東西「心不在焉」 ;外表上可能是「眼睛沒看黑板」,或「看起來沒注意在聽」。有些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專心,只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不懂得要認真,長大自然就會懂事了…」;有些父母比較細心,當他們發現即使一再重複給指令,或提供一些誘因,效果有限時,會開始關心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的問題。特別因為,在學業至上的台灣文化中,「無法專心聽」直接對學習表現產生影響,特別引起家長關切。 然而,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注意力缺陷並不是專屬於「過動兒」的困難。臨床上發現,多數兒時確診有ADHD的患者,成年後仍然持續受「注意力不良」所苦,除了職場工作表現欠佳,職涯規劃、人際相處、日常生活、伴侶關係也被拖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 ? 你需要瞭解我們的腦袋到底怎麼了 !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最多數ADHD患者共同有的症狀「不專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問題核心是「執行功能」 新近的注意力相關研究,發現「注意」不只是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聽」,這樣單一的功能;它涉及更加廣泛的觀念,跟我們大腦的管理系統有關。 當別人對你下「專心做事」這個指令,你需要發揮的注意力並不只是「全神貫注」並且「保持恆定盯著單一物件」;那會像是相機自動對焦功能所做的,穩穩聚焦在「臉」上,不在乎視窗是否切到你的頭或腳。大多數的情況中,我們「專心做事」更像是「專心開車」的過程。 你「專心開車」的時候,做了「哪些事」呢? 應該不是「死盯著你窗前那台車的後保險桿」這麼簡單吧,我們除了需要看好前車,也需要去留意更遠處的交通標誌;綠燈轉成黃燈或紅燈,我們會將右腳從油門移踏煞車。開車時,我們不斷來回查看駕駛座上方與兩邊前窗外的後視鏡,監看後方與兩旁來車,我們可能也同時注意到前方有輛大卡車正在倒車,還看見有人跑過馬路趕搭公車。我們連續轉移注視點,忽略一些東西(天空、招牌),暫時把某些事情記在心上(像是要記得廣播剛說哪個路段有事故建議改道),也可能正在盤算晚點到達目的地後要吃什麼。到了某處,我們正計畫「先轉入左邊巷子,到下一個轉角再右轉」——突然,一隻狗從路邊衝了上來——這時,我們需要快速應對這個新發生的境況,在全盤的注意點上新增這個注...

誰是世界上最老最廣受歡迎的成人ADHD?

筆者前幾天在PsychCentral網站上讀到Neil Petersen寫的一篇文章,非常有趣。 他主張「聖誕老人有ADHD」,提了幾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