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書推薦: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



最近有一本ADHD主題的中譯新書即將上市,推薦給家有ADHD青少年、你/妳本人有或者伴侶有ADHD的對象。

這本翻譯書的原文作者湯馬士‧布朗(Thomas E. Brown)博士是國際知名ADHD權威、是促進近代ADHD研究演進的重要學者之一,他強調ADHD患者諸多面向的困難根源於大腦前額葉所負責的執行功能有缺陷,因而導致患者「自我調節」很困難。

「自我調節很困難」的下場,往往就是當事人很難明智抉擇或取捨、老是無法在該做A事的時/地/情境下按表執行,而把生活活成一團亂,為此苦不堪言;而身邊有共同利益關係者(職場上司、同事)或生活伴侶也因而連帶遭遇事情老是失控發展,不解、憤怒、困惑等心緒進而接著來。

我的會談室中,很常聽到家長對孩子的質疑「你為什麼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更常聽到成人個案抑鬱自我控訴:「我知道我該做,但我就是沒辦法讓自己動手開始…」

我們多數人通常聽到這樣的發言時,難免會聯想或往這些方面去解讀:「他是故意的」或「她老是為自己的偷懶找藉口」,殊不知這些讓當事人感到極為痛苦的行為表象是真實有大腦功能缺陷所導致的。

布朗博士在這本書裡特別強調,ADHD患者的「自我調控」功能失調,除了我們最熟悉的行為調節不良(比如說,要從頭到尾規劃一件事有困難、無法抑制住當下情境不適合的動作反應)之外,實際上還包括調節情緒動機功能的缺陷。

一般大腦能有正常的「自我調控」功能指的是?

Ans:「一件我知道我該注意或我該作的事情,不論我有沒有興趣,我仍有辦法調動注意力去注意它、我仍能設法啟動去把那件事情執行完成。」

那反過來說「ADHD患者自我調控能力有缺陷」指得是?

Ans:「我雖然知道我該注意或我該去做,但一旦該事情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或會帶來強烈負面情緒
感受,我實在提不起勁去碰它,或虎頭蛇尾了事。」


這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呢?

我們常見即使是能力很好的成人ADHD患者都有明顯的情緒失調狀況。比方說:容易感到憤怒,覺得該停了卻完全無法順利將情緒從憤怒轉移開;容易感到挫折、恐懼、羞愧、悲傷而難以行動;因而加劇常見的拖延問題。


動機失調是更常讓ADHD患者身邊人困惑或因而所苦的狀況了。
比方說:家長不相信孩子真的有注意力缺陷的理由是「他如果注意力不好為什麼打電動就專注又好又久呢?」;成人患者他可能顯得只投入「他心有所屬」的某個工作事項上且生氣蓬勃,然而卻對於生活其他面向比如親密關係的投入興趣缺缺或表現變異很大,而導致關係的破裂。

在我的會談室裡,每一個直到青少年、甚至成人期才終於獲得正確診斷的個案,他們說出的人生故事都是這世上最奮鬥不懈、充滿挫折而令人心碎、卻也堅韌無比的揪心的故事。

很高興台灣終於出了中譯本。這本書用真實的青少年與成人ADHD人物故事,讓每一個關心、願意扶持ADHD或瞭解自己的讀者,得以有機會一窺當事人的人生景況是如何因ADHD而受影響、承擔著哪些難被外人理解設想的艱苦挑戰,以及如何可能不再卡住。





(心理師小叮嚀)
可以預期,很多本身長年承受ADHD之苦的讀者們在讀這本書時會湧起脆弱情緒,這是正常的,讓我們先願意接納與陪伴內心感到的脆弱與悲傷,讓我們先成為願意對自己最友善的那一個盟友。




不論你讀這本書,是想幫忙自己,或是想要支持你的愛人/家人,都請相信—
保持信念,正確認識屬於你的ADHD,找到適合發揮的所在,善用優勢能力,適度訓練弱勢能力,擺對人生舞台位子,你一樣能發光發熱。







想更瞭解我們大腦的執行功能是什麼?請見我的文章: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認識大腦執行功能


若你想瞭解ADHD名人亞當李維是如何走出自己一片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成人ADHD過節壓力因應指南

再過幾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除了單身貴族、老夫老妻「一切看淡」外,對於正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來說,情人節不就是那個最令人期盼的大好節日嗎?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認識大腦執行功能

圖片來源 : 陳勁秀臨床心理師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最廣為人知的困難是「不專心」。多數人對此症狀的想像,還停留在一個坐在教室裏頭的「過動兒」對老師教的東西「心不在焉」 ;外表上可能是「眼睛沒看黑板」,或「看起來沒注意在聽」。有些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專心,只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不懂得要認真,長大自然就會懂事了…」;有些父母比較細心,當他們發現即使一再重複給指令,或提供一些誘因,效果有限時,會開始關心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的問題。特別因為,在學業至上的台灣文化中,「無法專心聽」直接對學習表現產生影響,特別引起家長關切。 然而,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注意力缺陷並不是專屬於「過動兒」的困難。臨床上發現,多數兒時確診有ADHD的患者,成年後仍然持續受「注意力不良」所苦,除了職場工作表現欠佳,職涯規劃、人際相處、日常生活、伴侶關係也被拖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 ? 你需要瞭解我們的腦袋到底怎麼了 !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最多數ADHD患者共同有的症狀「不專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問題核心是「執行功能」 新近的注意力相關研究,發現「注意」不只是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聽」,這樣單一的功能;它涉及更加廣泛的觀念,跟我們大腦的管理系統有關。 當別人對你下「專心做事」這個指令,你需要發揮的注意力並不只是「全神貫注」並且「保持恆定盯著單一物件」;那會像是相機自動對焦功能所做的,穩穩聚焦在「臉」上,不在乎視窗是否切到你的頭或腳。大多數的情況中,我們「專心做事」更像是「專心開車」的過程。 你「專心開車」的時候,做了「哪些事」呢? 應該不是「死盯著你窗前那台車的後保險桿」這麼簡單吧,我們除了需要看好前車,也需要去留意更遠處的交通標誌;綠燈轉成黃燈或紅燈,我們會將右腳從油門移踏煞車。開車時,我們不斷來回查看駕駛座上方與兩邊前窗外的後視鏡,監看後方與兩旁來車,我們可能也同時注意到前方有輛大卡車正在倒車,還看見有人跑過馬路趕搭公車。我們連續轉移注視點,忽略一些東西(天空、招牌),暫時把某些事情記在心上(像是要記得廣播剛說哪個路段有事故建議改道),也可能正在盤算晚點到達目的地後要吃什麼。到了某處,我們正計畫「先轉入左邊巷子,到下一個轉角再右轉」——突然,一隻狗從路邊衝了上來——這時,我們需要快速應對這個新發生的境況,在全盤的注意點上新增這個注...

誰是世界上最老最廣受歡迎的成人ADHD?

筆者前幾天在PsychCentral網站上讀到Neil Petersen寫的一篇文章,非常有趣。 他主張「聖誕老人有ADHD」,提了幾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