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DHD與亞當.李維(下): 冠軍金曲Suger,創作背後的苦頭——認識成人ADHD的面貌


C:\Users\陳勁秀\Desktop\圖片_勁秀a\圖片_勁秀\Adam Levine照片參考\圖片\adam-levine.jpg


長大後的亞當.李維開始玩音樂,世界不再是由課桌椅、乏味講課、塞滿書包的家庭作業組成;成人時期的亞當.李維在充滿新奇刺激的演藝圈,身為樂團的主要創作者,多年後橫掃葛萊美獎、告示牌音樂獎的成績,證明他才華洋溢。這時的他,進入人生新階段,理應是無比自由、快活,等著他大展身手才對吧?怎麼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沒想到,「無法專心」的情況又來造訪了,而這次發生在錄音室裡。


ADHD可能是終生的,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

亞當.李維表示,當時他正要製作第一張專輯,想要寫新歌,想專心完成作品。但是,他清楚記得:「我想事情會卡住,沒有辦法專心......我無法專心的時候就是無法專心,我腦袋裡有三十個點子在飄浮,我沒有辦法把它們記錄下來,有很多好歌,最後都不見了。」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無法組織思緒」,亞當.李維帶著挫敗和困擾回去找醫師。醫師告訴他,這也是ADHD的症狀,他仍然有ADHD。「我本來以為我的ADHD在我長大以後就會變好,結果並沒有,它還是一直跟著我。」亞當.李維親身經歷了ADHD可能持續對成人生活造成負面影響這樣的現象。


罹患ADHD使亞當李維在創作新歌時無法專心記錄下腦中的點子。圖片來源 : pixabay

我們的腦袋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組織不起來?新近的神經認知科學研究已發現,是大腦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出了問題;這個大腦區塊如同一家大公司執行長的角色,它負責統籌、規劃、指揮,讓員工彼此合作,一切井然有序、朝著目標前進。一旦它出了問題,導致一個人的行為特徵,就好像是「老闆不在的員工」,丟東落西,做事雜亂無章,管不好自己。

多數成人ADHD患者有執行功能的缺陷;執行功能攸關我們能規劃和協調行動、獨自處理事務,不需仰賴他人一步步一個個下指令。就不難想像,它是如何滲入成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從安全穿越尖峰時段的馬路、維持得體的對話,到管理人生的各個面向。

在亞當.李維的故事中,成人ADHD,干擾他創作過程中的組織,造成困難。在我的會談室中,成人ADHD患者,依據人生角色的不同,變換不同困境;國高中蟬聯第一名的資優大學生,苦於寫不出報告;「迷糊的」主婦「家務操持不好」;經常遲到的上班族,工作頻頻出包,搞丟重要文件;總是忘了與你的約定,倆人未來的規劃遙遙無期,真是「散漫」的情人;都有可能是成人ADHD困難的顯示。

不少在成人期才確診出ADHD的患者,有一個共通的心聲:「如果我早點知道我有ADHD,也許我的人生能有不同。」

打破迷思:李維公開自身經歷呼籲大眾正確認識成人ADHD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可能在長大之後依舊影響生活,李維在2014年與美國相關防治機構合作一項名為「擁有它,承擔它」(Own It) 的公益活動;他透過影片,現身說法,希望更多人能破除「ADHD只是兒童期才會有的疾患」,這錯誤迷思。

他分享自己成人期再次確診的經驗與轉折,「當我明白我仍然有ADHD,我就能開始和醫師找出一套對我有效的治療計畫,以幫助我管理我的ADHD。」希望幫助成千上萬的人瞭解自己的症狀是否可能是ADHD,並且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心理師小提醒】

ADHD造成的困難程度在不同人身上有很大的差異。像李維找到最適合他的是藥物治療加上生活教練;而你需要的個別管理方案可能跟他不同,但李維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留言

  1. 原來他也是同伴啊,真的有幫助我去鼓起勇氣治療這樣的疾病,不然成長為大人後,很沒自信,一直被同期超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成人ADHD過節壓力因應指南

再過幾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除了單身貴族、老夫老妻「一切看淡」外,對於正濃情蜜意的熱戀情侶來說,情人節不就是那個最令人期盼的大好節日嗎?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認識大腦執行功能

圖片來源 : 陳勁秀臨床心理師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最廣為人知的困難是「不專心」。多數人對此症狀的想像,還停留在一個坐在教室裏頭的「過動兒」對老師教的東西「心不在焉」 ;外表上可能是「眼睛沒看黑板」,或「看起來沒注意在聽」。有些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專心,只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不懂得要認真,長大自然就會懂事了…」;有些父母比較細心,當他們發現即使一再重複給指令,或提供一些誘因,效果有限時,會開始關心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的問題。特別因為,在學業至上的台灣文化中,「無法專心聽」直接對學習表現產生影響,特別引起家長關切。 然而,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注意力缺陷並不是專屬於「過動兒」的困難。臨床上發現,多數兒時確診有ADHD的患者,成年後仍然持續受「注意力不良」所苦,除了職場工作表現欠佳,職涯規劃、人際相處、日常生活、伴侶關係也被拖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 ? 你需要瞭解我們的腦袋到底怎麼了 !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最多數ADHD患者共同有的症狀「不專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不專心」跟你想的不一樣,問題核心是「執行功能」 新近的注意力相關研究,發現「注意」不只是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聽」,這樣單一的功能;它涉及更加廣泛的觀念,跟我們大腦的管理系統有關。 當別人對你下「專心做事」這個指令,你需要發揮的注意力並不只是「全神貫注」並且「保持恆定盯著單一物件」;那會像是相機自動對焦功能所做的,穩穩聚焦在「臉」上,不在乎視窗是否切到你的頭或腳。大多數的情況中,我們「專心做事」更像是「專心開車」的過程。 你「專心開車」的時候,做了「哪些事」呢? 應該不是「死盯著你窗前那台車的後保險桿」這麼簡單吧,我們除了需要看好前車,也需要去留意更遠處的交通標誌;綠燈轉成黃燈或紅燈,我們會將右腳從油門移踏煞車。開車時,我們不斷來回查看駕駛座上方與兩邊前窗外的後視鏡,監看後方與兩旁來車,我們可能也同時注意到前方有輛大卡車正在倒車,還看見有人跑過馬路趕搭公車。我們連續轉移注視點,忽略一些東西(天空、招牌),暫時把某些事情記在心上(像是要記得廣播剛說哪個路段有事故建議改道),也可能正在盤算晚點到達目的地後要吃什麼。到了某處,我們正計畫「先轉入左邊巷子,到下一個轉角再右轉」——突然,一隻狗從路邊衝了上來——這時,我們需要快速應對這個新發生的境況,在全盤的注意點上新增這個注...

誰是世界上最老最廣受歡迎的成人ADHD?

筆者前幾天在PsychCentral網站上讀到Neil Petersen寫的一篇文章,非常有趣。 他主張「聖誕老人有ADHD」,提了幾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