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的亞當.李維開始玩音樂,世界不再是由課桌椅、乏味講課、塞滿書包的家庭作業組成;成人時期的亞當.李維在充滿新奇刺激的演藝圈,身為樂團的主要創作者,多年後橫掃葛萊美獎、告示牌音樂獎的成績,證明他才華洋溢。這時的他,進入人生新階段,理應是無比自由、快活,等著他大展身手才對吧?怎麼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沒想到,「無法專心」的情況又來造訪了,而這次發生在錄音室裡。
ADHD可能是終生的,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
亞當.李維表示,當時他正要製作第一張專輯,想要寫新歌,想專心完成作品。但是,他清楚記得:「我想事情會卡住,沒有辦法專心......我無法專心的時候就是無法專心,我腦袋裡有三十個點子在飄浮,我沒有辦法把它們記錄下來,有很多好歌,最後都不見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無法組織思緒」,亞當.李維帶著挫敗和困擾回去找醫師。醫師告訴他,這也是ADHD的症狀,他仍然有ADHD。「我本來以為我的ADHD在我長大以後就會變好,結果並沒有,它還是一直跟著我。」亞當.李維親身經歷了ADHD可能持續對成人生活造成負面影響這樣的現象。
![]() |
罹患ADHD使亞當.李維在創作新歌時無法專心記錄下腦中的點子。圖片來源 : pixabay |
我們的腦袋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組織不起來?新近的神經認知科學研究已發現,是大腦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出了問題;這個大腦區塊如同一家大公司執行長的角色,它負責統籌、規劃、指揮,讓員工彼此合作,一切井然有序、朝著目標前進。一旦它出了問題,導致一個人的行為特徵,就好像是「老闆不在的員工」,丟東落西,做事雜亂無章,管不好自己。
多數成人ADHD患者有執行功能的缺陷;執行功能攸關我們能規劃和協調行動、獨自處理事務,不需仰賴他人一步步一個個下指令。就不難想像,它是如何滲入成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從安全穿越尖峰時段的馬路、維持得體的對話,到管理人生的各個面向。
在亞當.李維的故事中,成人ADHD,干擾他創作過程中的組織,造成困難。在我的會談室中,成人ADHD患者,依據人生角色的不同,變換不同困境;國高中蟬聯第一名的資優大學生,苦於寫不出報告;「迷糊的」主婦「家務操持不好」;經常遲到的上班族,工作頻頻出包,搞丟重要文件;總是忘了與你的約定,倆人未來的規劃遙遙無期,真是「散漫」的情人;都有可能是成人ADHD困難的顯示。
不少在成人期才確診出ADHD的患者,有一個共通的心聲:「如果我早點知道我有ADHD,也許我的人生能有不同。」
打破迷思:李維公開自身經歷呼籲大眾正確認識成人ADHD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可能在長大之後依舊影響生活,李維在2014年與美國相關防治機構合作一項名為「擁有它,承擔它」(Own It) 的公益活動;他透過影片,現身說法,希望更多人能破除「ADHD只是兒童期才會有的疾患」,這錯誤迷思。
他分享自己成人期再次確診的經驗與轉折,「當我明白我仍然有ADHD,我就能開始和醫師找出一套對我有效的治療計畫,以幫助我管理我的ADHD。」希望幫助成千上萬的人瞭解自己的症狀是否可能是ADHD,並且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心理師小提醒】
ADHD造成的困難程度在不同人身上有很大的差異。像李維找到最適合他的是藥物治療加上生活教練;而你需要的個別管理方案可能跟他不同,但李維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原來他也是同伴啊,真的有幫助我去鼓起勇氣治療這樣的疾病,不然成長為大人後,很沒自信,一直被同期超越。
回覆刪除